身為業務員,花了好幾個小時為一位潛在客戶寫了詳細的企畫書,結果卻被對方隨手丟在一旁,不僅浪費時間,而且耗損體力。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(或至少不要太常發生),業務員有必要做到「篩選」每一個銷售機會,亦即判斷「銷售機會」究竟有沒有成交的可能性。
身為業務員,花了好幾個小時為一位潛在客戶寫了詳細的企畫書,結果卻被對方隨手丟在一旁,不僅浪費時間,而且耗損體力。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(或至少不要太常發生),業務員有必要做到「篩選」每一個銷售機會,亦即判斷「銷售機會」究竟有沒有成交的可能性。
皮紋學,是在研究手指上的指紋,藉以分析人格特質,在哪些方面的能力比較好,哪些方面的能力比較不足。一個人的指紋在生下來之後就不會再改變,皮紋學不是算命,而是經過統計分析而形成的一門科學,可以讓我們了解我們先天上的優缺點,再透過後天的努力,發揮優勢、改善不足的地方。不過要注意的一點就是,皮紋學所針對的是個人的分析,所有的分析會透過量化的數據來呈現,但並不是說別人在某方面的數據比你高,能力就會比你好,在某方面的數據比你低,能力就會比你差,所以是不能拿來跟其他人當作比較的依據。皮紋學只是單純用來「了解自己」的一項工具哦
70年代初期,美國心理學家麥拉賓(Albert Mehrabian)提出「麥拉賓法則」,主要立論是說,當我們評斷一個人,根據語言得到的訊息(談話內容、言詞的意義)占7%,從聽覺得到的訊息(聲音大小、語調等)占38%,透過視覺得到的訊息(外在、表情、動作、態度等)占55%。因此「麥拉賓法則」也稱為「7─38─55法則」。換句話說,我們對別人的第一印象,五成以上由「視覺接收的訊息」決定。
某一天王先生問太太說:「要成為一個百萬富翁,現在有什麼是我所缺乏的?」,太太很快的回答他:「一百萬」,兩人為了這個有趣的回答笑了許久。後來王先生回頭深入去探討這個問題,得出了一些論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