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大略數一下,現在支援AR的遊戲還真不少,有知名遊戲公司出的、有小公司出的、甚至還有學生自己寫來搞笑用的,以筆者的偏見,還是比較喜歡SONY PS3上的The Eye of Judgment《審判之眼》遊戲。玩家只要將紙牌放在攝影機前,電腦會判斷你放的牌是哪一張,並與其它牌的角色進行對戰,這比單純的紙牌遊戲有趣多了;打牌的一樣是人,但由電腦進行其他的細節,而且筆者一向都假設電腦是公正的第三人,絕不會偏袒購買主機的主人。

AR是從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(VR)演化而來,大約在二十年前,VR主要用途是軍事與航太等付得起大把銀子的客戶,他們需要用電腦繪圖來模擬開飛機,訓練飛行員,畢竟在真實世界中摔飛機是更昂貴的損失。當然,現在你隨便買張AMD或NVIDIA最便宜的顯示卡,執行個顯示卡跑得動的飛行遊戲,其畫面真實度,足以打敗當年最頂級的設備還有找,起碼你還可以一邊開飛機一邊MSN,這是當年連超級電腦都做不到的。在1992年時,波音公司提出這個概念,認為不需要全部的景色都是由電腦計算而來,可採部分真實的方式予以表現,於是開啟AR的應用。

幾年前開始,桌上型遊戲機掀起一股需要攝影機與紙牌一起搭配使用的遊戲風潮,遊戲中需將紙牌放在攝影機前,螢光幕上不但會出現紙牌,還會顯示紙牌中的虛擬角色與配合的動畫,真實與虛擬畫面合而為一,這就是我們這次要介紹的擴充實境技術(Augmented Reality, AR)。而最近更有公司將此技術實現在手機上,搭配手機原有的功能,做出可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軟體。

 

 
大略數一下,現在支援AR的遊戲還真不少,有知名遊戲公司出的、有小公司出的、甚至還有學生自己寫來搞笑用的,以筆者的偏見,還是比較喜歡SONY PS3上的The Eye of Judgment《審判之眼》遊戲。玩家只要將紙牌放在攝影機前,電腦會判斷你放的牌是哪一張,並與其它牌的角色進行對戰,這比單純的紙牌遊戲有趣多了;打牌的一樣是人,但由電腦進行其他的細節,而且筆者一向都假設電腦是公正的第三人,絕不會偏袒購買主機的主人。

 

究竟AR擴充實境是什麼?

參考Wikipedia的定義,擴充實境是由電腦產生的虛擬影像,與真實世界中的環境,兩者融合後所產生的混合影像。這邊所說的虛擬影像通常指的是「即時」計算產生的,而不是錄影下來後,慢慢處理添加上去的影像;按照此定義,你在家中電腦上,悠閒的喝著咖啡,順便在昨天拍攝的DV影像內加上特效或文字註解,剪接修改,這就不是AR了。

時至今日,AR這種技術可大至區分為四種等級。等級一:全部都是電腦繪製的Virtal Environment(虛擬環境),例如線上遊戲,從人物到場景都是虛擬元件。等級二:就是在這些虛擬的場景中,插入一個真實的影像,例如有些電影會在動畫內放個真人角色進去,這是Augmented Virutality(擴充虛擬)。等級三:再更真實一點,就是把Augmented Reality反過來做,在真實影像中,插入虛擬角色。等級四:當然就是全部都是真實的,沒有任何電腦影像在內的真實環境。這四種階段代表了不同的電腦技術,並不是全部都是虛擬的技術就比較高,第一人稱視角射擊遊戲(FPS)出現多久了?AR遊戲還只是少數中的少數,可見兩者之間的技術難度差很多。

 

不過AR也不見得非常困難,最簡單的AR應用大家都很習慣了,在看棒球轉播時,雙方分數即時顯示在螢幕的一角,因為這即時添加上去的,而且跟螢幕中的人物會有互動,起碼球員可以努力改變秀在螢幕上的分數…。現在熱門的AR技術當然不會是這種等級,就算作到了《審判之眼》這種遊戲,以現在的眼光看來只是商業化的及格產品罷了!

下一步,把AR搬到手機上!

 

第一個手機上的商用AR程式,一般相信是由美國Yelp公司在iPhone上開發的Monocle程式,據說該公司只花了一個月就把技術移植到手機上,而且是只靠一個工讀生,不過那個工讀生是史丹佛大學的高材生。國內一些網路創業的網站也是大學生或研究生的成果,也許未來我們會看到有學生以AR技術在網路上大放異彩。

 

手機可說是AR的新戰場,AR產業從原本的軍事與教育等特殊需求市場開始,在桌上型機器(電腦與電視遊樂器等設備)還沒站穩腳步,便跳到尺寸最小的手機市場。其實這並不意外,筆者當個事後諸葛分析這件事,一般人可以使用的AR設備需要電腦的計算能力、需要數位相機抓取影像、還需要GPS告訴你所在位置(除非是固定景色的應用場合),這不就是在形容現在很夯的智慧手機嗎?

 

如果要做到更好,最好手機上還要有能辨別方位的數位羅盤,不然GPS只能告訴你位置,不知道你面向哪一邊,此外還要有連線能力可以上網抓資料(再加上這些功能後,這根本是對市面上幾支特定的高階手機進行綁標啊!),畢竟有個Google大神在那邊,誰想要把全世界的影像資料儲存在自己的手機內呢?

只是這類手機現在的價格還很昂貴,單機售價幾乎已經可以買台10吋的低階筆電(還不是配備Atom無力CPU喔);不過呢,現在買不起的讀者不用感到遺憾,手機降價速度之快,連液晶電視都不能比,況且現在又有Google的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助陣,也許一兩年內這些高階手機還無法降到蟑螂價位,但四五年後的零元手機簽約方案,也許就是搭配這種等級的產品了。要擔心的反而是屆時的手機上網費用是否依然高昂,才不會在用了幾個月之後,光是手機上網費就可以買支新手機還有找,那就太囧了。

 

2010年AR Mobile大未來!?

 

自從AR搬到手機上之後,可說是開啟了一個新世界,眾廠商想著該如何進入這個市場,各專業雜誌出現一堆文章,討論要怎麼開拓這個新市場。由於AR在手機上的要求與傳統AR還是有些差異,在這邊我們姑且暫時先稱為AR Mobile。

 

其中在AR Mobile上討論最多也是最大應用的,就屬「實地導覽」。想像一下,老外第一次到台灣,拿著AR Mobile的手機一個人到處晃,他看到台北101時,拿起手機對準建築物(當然是用鏡頭那一邊對準),手機螢幕上不但出現鏡頭拍到的畫面,還在台北101旁邊標示「Taipei 101, the highest building in the world.」告訴他這是全世界最高的大樓,這下子他有興趣了,想知道怎麼過去,此時螢幕上有又出現一個閃爍的箭頭,標示可以從這邊進入,他只要循著手機的指示,一下子就收集到Taipei 101的資訊,並完成參訪。

從工程上看是這樣子的,首先,手機鏡頭拍攝到Taipei 101後,根據GPS所報的座標,到網路資料庫去搜尋,看看拍攝地點附近有什麼建築物合乎該特徵,這與人臉辨識的技術所差無幾。確定是這建築物後,將找到的資訊回傳手機,並且告訴手機在該照片的什麼位置有什麼資訊可以貼上去。

 

有些人建議將座標附近的資料整個傳給手機,讓手機上的CPU自行辨識,也有人建議手機只要傳遞訊息就好,資料庫可以放在雲端,順便作辨識,總而言之到最後賺最多的還是電信公司吧。

 

較低階的AR Mobile並不需要處理太多圖形計算,藉由GPS知道經緯度,拍下照片,到網路上查一下該處有可能看到什麼地標,比對一下就可以將訊息標示在螢幕畫面上。如果有更好的圖形識別功能,AR Mobile可以區分更多的細節標示出來,說不定還可以從畫面上把一個路人框起來,告訴你剛才不小心拍到了某大明星了呢。

 

以上的說法只是說明AR Mobile的應用場合而已,除了觀光客,有誰會整天開著手機到處拍景色,還要付費上網查詢地圖資料。所以殺手級的應用並不是這個,而是加強過的廣告用途,讓我們重新假設一下剛才的場景。觀光客一樣拿著手機拍下台北101,此時螢幕上出現了Taipei 101的說明,但下方出現一行,本建築物三樓內的某餐廳有折扣優惠,有興趣的話在上面點一下,就跳出一個新網頁,也許是這個餐廳的首頁,或是網路上對這間餐廳的評價。

為什麼他的手機內會出現該餐廳的資訊呢,當然是餐廳有付錢打廣告啊,所以AR Mobile的廠商才可以免費將空間資訊送到手機內。如大家所知,Google一向有免費提供資訊的良好習慣,也許未來不只是Google Map可以免費查2D地圖,說不定Google Street View還會整合AR功能,你只要啟動這功能,拍下街景,就能透過Street View直接告訴你附近所有的建築物名稱與資訊。

 

屆時各商家可以自己在Street View上隨時更新自己的資訊,每個路人用手機一拍就知道建築物內有什麼有趣的活動。

 

更多的應用

 

除了導覽與商業廣告的用途外,還有其他業者在討論進一步的應用,像是在伊拉克的美軍,有些人帶的頭盔不止有夜視,還有AR功能,當他看向某棟建築物時,眼鏡上的螢幕會在影像內標示該建築物的資訊,友軍資料甚至幫忙尋找可疑移動目標。也有人建議讓醫生帶這種設備,動手術時,電腦可以參考超音波影像,在動刀前將腫瘤位置浮現在影像上,這些應用看來都前景看好。

 

上面我們說的,都是在2D影像內搜尋物體,標示資訊。但更高階的AR具備3D功能,你帶著手機去逛預售屋工地,結果螢幕上看到的不是工地而已,而是一座虛擬的建築物聳立在真實的房子中,如果GPU夠強大,你看照片根本不覺得那是個虛擬的建築物,甚至建築物旁還有鳥群飛過,樹枝搖曳呢。玩過虛擬紙牌的人可以這樣想,電腦把建築基地的影像當作紙牌看,以前是在紙牌影像上繪製虛擬角色,現在改成繪製虛擬建築物,兩個技術差異並不大。

如果計算速度夠快,在開車時,GPS導航機的螢幕將不再是現在的地圖資訊,而是即時拍到的路況,而且螢幕的有立體箭頭浮在空中告訴你要在這邊轉彎、在那邊要上交流道,跟你看到的景色完全一致,再也不怕認錯地圖。由於螢幕顯示的與看自己觀看的景色完全相同,說不定會有人看著GPS的螢幕開車哩。這與一些電腦紙牌遊戲並不相同,這種程式還必須將2D影像投射到三度空間內,加上虛擬內容後再顯示出來。

 

以上的說法並非遙不可及,在今年(2009年底囉),Total Immersion公司便宣布他們與BMW, 雷諾與標誌等汽車公司簽約開發此技術的應用程式,也許明年我們便會在Nokia的Symbian手機,或是微軟的Windows Mobile內看到此功能。

摘自:digital home 雜誌2009-12-1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alth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